经济型酒店与资本市场  
 
  从上世纪的最后几年开始,业内有关人士呼吁国内要注重经济型酒店业态的培育与发展。经过短短七、八年,经济型酒店行业内已经成长起了以如家酒店连锁、锦江之星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。
   从具体的企业运作层面来看,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和产品运作模式,还有着相当大的调整余地。一方面是市场基础远远大于已经开发的市场。现在的经济型酒店绝大部分都瞄准商务市场,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观光、休闲、汽车旅馆等更为细分市场的创新与发展。即便是在商务市场上,现有的商业模式也是就高不就低的,以如家酒店连锁和锦江之星为例,在上海等地198元人民币的房价,已经逼近一些大中城市三星级酒店的房价。虽然低价并不是经济型酒店的惟一特征,但肯定是其主要特征之一;另一方面,为大众旅游者、也就是处于金字塔基的客人服务的经济型酒店则比较缺乏,全国各景区内也缺乏合适的中低端酒店。如果我们的眼光仅仅盯着商务市场,经济型酒店就只能是原有旅游星级酒店的一个裂变,只不过关注的是中低端市场。我们认为,经济型酒店首先应该是按消费水平来划分的一个概念,其次才涉及到具体的细分市场。当然,通过定位于中低端商务市场来启动和推进这一业态,其积极意义还是不言而喻的。
   面对货币支付能力比较低的人群,不管是商务还是旅游目的,经济型酒店在具体操作中价格都不能高,单位产品(每间房)的收益率也不高,因而只能走规模之路,靠量取胜,如家酒店连锁在两年时间里拥有了40多家店,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。大规模的产品复制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,而且酒店不可移动,必须靠资本市场的支持快速形成品牌影响力。国际上著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,都是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迅速实现规模扩张的。
   截至到去年底,我国共有旅游住宿设施28.38万家,其中星级酒店9751家,平均出租率56.14%。这些客观条件为产业存量调整带来了利好消息。全国大量住宿业项目经营不善已是事实。低星级酒店、条件较好的招待所和疗养院等,在国企改革的宏观背景和住宿业市场转型的双重压力下,必将大举转型。
   庞大的产业基础,较大的空置率,导致新进入的主体必须通过并购、改造等方式整合,而不是新建。经济型酒店的增长应该是通过住宿业内部存量的调整,否则在时间成本和建造成本等压迫下,很难真的“经济”。在初始阶段,必须利用资本市场的支持完成并购、改造等活动,从而快速进入市场。对资本的需求包括:原有人员安置、新人员引进、营销网络的构建、市场推广和新的商业运营模式探索等。经济型酒店绝不仅仅是原有酒店的改造,而是以全新的思维和观念,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,来打造一个新型的业态。
 
  【返 回】  【上一篇】  【下一篇】  

  首 页  ::  关于汇锦 ::  汇锦产品 ::  解决方案  ::  下载中心 ::  销售中心 ::  代理专区 ::  成功案例